Author name: 楊慶忠

前世與今生-2

在攤位角落處,我瞥見一位保全人員旁邊,擺放了一頂類似工安頭罩的東西。這個「頭罩」,外形彷彿是個安全帽,外接的線路歪七扭八,樣子很醜沒有美感,一看就知道設計的人八成是個科學家。 我注意到那頂「安全帽」發明人的名字寫著「薄塞爾」三個中文字,以及一個「Purcell」英文字,還附了一些英文解釋。 我不禁好奇問了一下現場工讀生,這個「薄塞爾」,是不是那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?他搖搖頭,尷尬地露出不知情的神態。 可能是我在詢問時夾雜了諾貝爾獎的英文,站在我身後的一個高鼻子老外,居然頗稱許地回答了一句「Excellent, that’s the Nobel Prize winner!」。 我轉身面向答話的老外,看到這人身材高大,相貌堂堂,大約有六十出頭。年齡雖然不輕,但隨口講出的英文字正腔圓,一聽就知道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人,我立刻和他攀談起來了。 原來他是從俄羅斯來台灣做研究的客座教授。他來這裡兩年多,已聽得懂一些簡單的中文會話了。 這個老外有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,他不叫什麼可夫或斯基,他叫尼古拉斯。我不禁聯想起歷史上恐怖的沙皇,只是才第一次見面,不敢開他名字的玩笑。 尼古拉斯教授不但名字嚇人,學歷也頗顯赫。他是莫斯科大學電機博士,麻省理工林肯實驗室研究五年,哈佛大學應用物理所講座教授七年。提到在哈佛大學的資歷時,他眼中散發出奕奕的光采。 面對尼古拉斯教授這樣的人,我趁機把話題導入那頂「安全帽」中,想聽聽看他有什麼說法。 尼古拉斯先問我,在學校主修的是什麼科系,我回答說「交通管理」!

前世與今生-2 Read More »

前世與今生-1

不期而遇 這一陣子,好幾個熱門頻道,出現了一股探討人類前世今生的熱潮,有幾家有線電視公司,競相推出這類的談話性節目。 只見到那幾張熟面孔的密宗大師、命理學家、紫薇斗數專家,穿梭在各台發表高論,他們什麼都談,什麼都懂。各種言論五花八門,實在讓人搞不清楚,究竟誰是真正的行家、誰在濫竽充數。 當中一個來自印度的婆羅門,他在公視節目所分析的輪迴理論,最讓我印象深刻。 他認為今世人的五蘊六識,其實是累積了數十世的因緣,才逐漸發展而成。所以人在當下的思考,並不僅僅受到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的影響而已。 他所發表的論點,雖然不見得多麼鞭辟入裡,但比起那些胡吹法螺的江湖術士,實在高明多了。   在元旦連續假期前夕,台北信義區世貿大樓,正舉辦二十世紀發明回顧展,聽說有一個攤位名稱就叫做「時光機器」。 因著電視節目這股熱潮,我迫不及待騎上機車,從新竹直奔台北,搶先在開幕第一天急駛到會場去。   主辦單位看起來花了不少心思,現場佈置的美輪美奐。我走過最熱門的電腦攤位時,展示人員正在口沫橫飛地講解超大型積體電路發展歷史。 我才剛從電路學的書堆中脫身而出,聽到展示員在賣弄那些專有名詞,不禁倒抽一口氣,趕緊拔腿逃離現場,直到看見橫掛著「時光機器」大字的攤位招牌,我的腳步才放緩下來。 時光機器攤位的娛樂性好像還大於教育性,現場居然擺了一部麥可福斯特主演「回到未來」的模型車。 我在車旁徘徊了好一陣子,想起年少時一起看電影的幾個高中好友們,真是又懷念又傷感。

前世與今生-1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10

這一次柳退之不再是大聲跟他爭辯,而是神情嚴肅、小心翼翼地和他在討論些什麼事情。大約過了半小時,柳退之欣喜若狂地過來告訴我好消息。 「老師,我要回唐朝去了!」柳退之跑到我前面時氣喘吁吁,興奮之情溢於言表,他們給了他十分鐘過來和我道別。 原來天庭的人,認為柳退之塵緣未了,而且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,並也找好了替代的人選,所以決定將他送回唐憲宗的年代。 柳退之將他隨身攜帶的御賜沙漏送給我,眼眶泛紅地感謝我對他的關心,他說這一兩年來,是為天庭做事的一千年當中,最快樂的時候。 他告訴我,一定要特別保存現有的閩南語歌曲,「這真是天籟之音!」他反覆的叮嚀。 我告訴他,不用擔心,我一定會牢牢記住這些囑咐,不會讓他失望的。這才彼此揮揮手,依依不捨的互道珍重。   柳退之回家之後,接下來的學期,我的班上就空出一個座位來了,我也新開了一門「多媒體設計」的課程。 我在上課的時候,不自覺地,常常會朝柳退之空下來的位置看過去。我知道,我會開這門課,很可能是在潛意識裡想完成柳退之的囑咐。 我使用Illustrator和Unity軟體來設計美工場景,並用3ds max來做立體人像,接著再用Premier Pro和After Effects來完成特效剪輯,最後我終於躺在搖椅裡享受作品成果。 我手中把玩著柳退之贈送的沙漏,電腦螢幕及喇叭正播放我的心血………。 「身穿花紅長洋裝,風吹金髮思情郎,想郎船何往,音訊全無通,疑是行船遇風浪………………」

安平追想曲-10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9

「水、空氣和土地的品質糟得不得了!」柳退之對於中原故土今日的過度開發,非常不以為然。 他曾經利用寒暑假期間,潛入中國社會做探訪,對於現今中國人過度重視金錢物慾的情況,深以為憂。 他說中國人傳統中,「包容寬厚、內斂含蓄的美德,反而在台灣比較能重新體現,並且發揚光大!」。   柳退之在中國大陸查訪的結果,帶給他很不愉快的經驗。特別是他的專長–「語言」、「文字」,更是讓他滿腹牢騷。 「所使用的北京普通話,都是胡人的捲舌音!」 我忍不住笑了出來,閩南語裡面幾乎沒有捲舌發音,難怪柳退之一口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台灣國語。 他說除了語言的變化讓他不習慣之外,文字的改變,更是讓他期期以為不可。 「你是說簡體字?」我多此一舉的問道。 他回應說,簡體字所破壞的,不單單是字面上所透露的歷史演化過程,更重要的,文字本身所賦予的美感與內涵,也消失殆盡。 柳退之說,中國文字是極珍貴的文化資產。我們看到一個中國字,就好像在讀一幅畫,或者是在理解一個完整的意象一樣。 但簡體字硬生生的破壞這種功能,這讓新一代學習中文的大陸人,不但心性上無法像學楷書的台灣人一樣寬大,而且智力的發展,在幾十年後,必然慢慢跟不上在台灣的新生代。   說到這裡,剛剛離開的碟狀飛行物,突然去而復返,停在一百公尺外的大樹旁。 我看到從那部飛碟裡面,緩緩走出了一個金髮碧眼、氣度雍容的西洋人,遠遠地對著柳退之在招手,柳退之立即快步過去和他談話。

安平追想曲-9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8

我啞然失笑,「安平追想曲」歌詞是閩南語,歌曲說不定還有受到日本作曲的影響,這跟唐音有什麼關係? 他表示,「閩南語」正是唐朝人所使用的官方語言,隋唐時期日本派遣了很多留學生來中國,文字音律深受唐朝人的影響。所以他一聽到「安平追想曲」,馬上就有種回到故鄉的感覺。 這時候,我頓時才明白,為什麼他的閩南語造詣,會超出旁人那麼多,為什麼唱起閩南語歌曲,會那麼動人心弦。歷經一千多年的生離死別,他的椎心之痛,都藉由閩南語的細緻婉轉表達出來了! 我也瞭解,為甚麼他要在報紙上跟人家打那些筆仗,原來他就是親眼目睹歷史變遷的見證人啊! 那麼他和天庭的人,剛剛究竟是在吵甚麼? 他說他已經厭倦了這種四處漂泊的日子,他已經把台灣當做他的家了,他要在這裡終老,可是天庭的人不答應。 天庭的人要他結束在台灣的工作,趕緊改到中國大陸探訪。   中國大陸這些年來經濟快速崛起,已引起天庭的高度重視,所以破天荒的要他延長在人間的時間,並打算再加派人手來協助他。 說到「加派人手」,他臉上的表情,第一次露出十分罕見的憤恨神色。 他告訴我,原先天庭看中的人選,是他同科上榜的狀元郎,但是他們後來嫌狀元郎只是苦讀出身,並非出自書香門第,家學淵源不夠,最後才改而圈選他。 這個事情造成了他心中很大的不滿,久久不能釋懷。 除此之外,中國大陸這些年生活環境的變化,也更加堅定了他留在台灣的意念。

安平追想曲-8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7

「我慢慢知道這些飛碟上的人,其實就是民間所謂的天庭文官。他們像是戶籍人事單位的主管人員一樣,掌管民間的賞善罰惡。」。 親人的生離死別,一度讓他意志消沉,並不覺得替天庭做事有什麼光采。 「他們大約是地球上的一百年就載我回中國一次,然後待個一兩年瞭解民情風俗,再回到飛碟上整理資料。」 在這一千多年當中,他慢慢察覺到,純正漢人的人文習俗越來越往南移,而北方地區的語言發音、文化風俗也越來越受到胡人的影響。 胡人最早也是發源於黃河流域一帶,因為競爭力弱於農耕的漢人,才被迫北遷到較寒冷的地帶。 胡人因為成長在大漠草原之中,所用的言語要適用於遠距離傳遞,所以不像南方人那麼細膩。 大部份胡人的語音,為了方便傳遞向遠處,必須儘量使用簡易的表達方式,所以大多用喉嚨及舌頭來發聲。 而南方的民族,因為所處地域氣候溫和,生活富庶,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相對頻繁密集多了。 為了傳達一些複雜的情緒,所使用的語音,每多輕聲細語,娓娓婉言。而且講話的時候,常喜用胸腔及腹腔來發音,以示真誠。 所以中國有一句成語叫「肺腑之言」,事實上是從南方人的發音習慣來的。 他上一次是在清朝末年回來中國,那時候正值多事之秋,他在燕京大學堂只當了一年太學生,天庭的人就趕緊把他載走。 這次,他是在一年多前,來到台灣。 原本天庭的人是要把他載到浙江大學,也幫他安排好了文學院學生的身分。但就在飛碟經過安平港上空時,突然聽到一陣熟悉的唐音。當時他立刻向天庭的人堅持要待在台南兩年收集資料,不願再往前推進到浙江省。 他這次非常固執,說甚麼也要留在台灣。天庭的人無可奈何,只能妥協。 我很好奇,他究竟是聽到了哪一首唐音?   他說:「安平追想曲」!

安平追想曲-7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6

那天中秋飲酒賦詩之後,同榜進士一一回客棧歇息去了,只有他壓抑不住心中的興奮,在長安街頭,嘗試各種新奇的事物。 他在靠近城郊的地方,看到來自西域的洋人,正在展示一種碟形的金屬球體。 「那個金屬球體大約有兩層樓高」,他原先一直在外面品頭論足,高談闊論。後來仗著幾分酒意,大膽走入閘口,雙腳才剛入內,馬上聽到外頭人群一陣大聲驚呼,再抬頭往窗外看時,只見到一片無垠的星空了。 我聽到這裡,心裡瞭解,他恐怕是上了飛碟了。 「剛開始我雖然覺得好玩,但也馬上擔心剛考上的探花等第…」。 他說從飛碟裡面接著走出了幾個人,半客氣半強迫地跟他說,食物和飲水都很充裕,希望他花個數十天,把所知道的唐朝朝廷民間大小事,按照年代,有條理的詳列出來。 我插嘴問,在無垠的星空中,怎麼知道過了幾天?他說他隨身攜帶有皇帝御賜的沙漏,沙子漏完就是過了一天。 聽起來,飛碟裡面應該是裝設有重力系統的功能。 過了幾十天,他再度被放回到地面時,發現已幾經改朝換代了。 「那時候已經是元朝!」,他在心理上,完全無法接受親人已經全部不在的事實,但萬般無奈,只好到揚州一個遠房宗親家中擔任西席,並隱瞞住自己的真正身份。 「那個時候胡人幾度入侵中原,大量漢族數次由大陸北方越過黃河往南遷徙。」他接著又說,元朝將統治下的人等分成蒙古人、色目人、漢人、南人。蒙古人眾所周知不用多解釋,但色目人就是藍眼珠、碧眼珠的西洋人或西域人。 「最重要的是漢人及南人的分野」,說到這裡,柳退之的情緒開始激動起來了。 實際上,從那個時候開始,蒙古人所給予的漢人名稱,故意魚目混珠,套用在具有胡人血統的金人或遼人或西夏人等的後裔身上。 真正的南遷漢人,他們用歧視性的「南人」來稱呼。 說到這裡,我突然想起金庸小說中,天龍八部裡的耶律氏及完顏氏等,常常用「南蠻子」這些字眼來敵視中原人士。   他在揚州待了兩年,瞭解了一些民情風俗,飛碟上的人再度來載走他,並要他把那兩年所見所聞,再度詳細條列出來。

安平追想曲-6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5

講到「中華民國公民」幾個字時,我才發現有一些不妥,因為他在二技前的資料幾乎是一片空白,而且剛剛那具碟狀飛行物又是怎麼一回事? 「老師,台灣真是個寶島,住在台灣的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!」柳退之一臉羨慕地說。 我覺得他的話沒頭沒尾,甚至已經快要語無倫次了。 他幾度欲言又止,我半天抓不著頭腦,最後他終於下定了決心,用豁出去的態度跟我說:「老師,您不覺得我和別人有什麼不同嗎?」   我說,正是因為察覺出來了,所以才會專程跑一趟安平港。 他問我相不相信有一句中國古話「天上一天,人間十年」? 我說這在科學上也是可以講的通的,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宣稱,在高速行進的飛行體當中,時間會變慢。因此在太空船當中的駕駛或乘客,會比地球上的人更容易永保青春。 他聽到我用科學上的語言跟他解釋後,才解除起始的防衛心態,隨即跟我說,他正是這句中國古話的受益人,也是受害人。 他接著說出任何人都會覺得匪夷所思的故事了。   細說從頭 他竟然宣稱自己是唐朝河南洛陽人,生活在當時皇帝唐憲宗的天子腳下,他的父親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好朋友,他的名字,正是因為父母仰慕韓愈的道德文章所取的。 我心中信疑參半,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,他是如何跨過那麼遙遠的時空,來到當今之世的台南鄉鎮生活就學? 他不直接回答我的問題,有些愰神地繼續在自言自語……..。 他說他在憲宗二十三年參加科舉考試,考上舉人後,進京到長安參加殿試,放榜結果,他是進士一甲第三名,也就是探花。 高中探花後,正好是中秋時節,他跟幾個同科好友跑到長安市集,開心地為光耀門楣而大肆慶祝。 「我還依稀記得,當時秋風清爽,大家一起賞菊品蟹,正可謂是意興風發!」說到這裡,他眼中突然呈現一種無法言喻的深沉悲哀。 「我的父母親,可能正在殷切期盼著為我回家洗塵呢!」他的眼眶充滿了淚水。 他接著說,當時唐朝歷經安史之亂,雖然國勢大不如前,但長安仍然是天下商業中心,各色人等,各種新奇的事物,在長安街頭隨處可見。 「就是因為我的好奇心,害得我這一千多年來,有家歸不得。」柳退之講到這裡,終於泣不成聲。

安平追想曲-5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4

柳退之似乎一直要主導話題,他後來甚至提出一項論點,說現在台灣推廣的國語,事實上是已經過度胡化了的漢語,或者說是過度滿化的漢語。 此言一出,立刻掀起滔天波瀾,不但各界撻伐聲音不斷,連大陸學界也跨海過來參一腳。 他們認定了北京話才是唯一正統口語,容不得「地方方言」來爭搶正朔,他們對於「河洛人」毫不留情,硬是展開一片口誅筆伐。 我看到事情搞到這種地步,似乎難以善了,應該是要出手制止柳退之的時候了。   尋秘之旅 我查詢了一下他的手機號碼,發現並沒有被登記在通訊錄上,就從學務處拿他的學籍卡來翻閱,那個時候我才第一次詳細瀏覽他二技之前的資料。 他專科念的是西太平洋一個法屬小島的學校,法語拼音讓我一時看不出來完整的校名。 我再仔細察看他的親屬欄,上面只有記載他和祖母兩人住在安平港,其他的親屬都沒有列上去。 我只好照著學籍卡上面的住址,一路風塵僕僕,從善化附近開車前往台南安平港區。我心理上已經準備好,這次無論如何一定要弄清楚,這個神秘的學生,他的背景來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。   我循著住址上的巷弄進行查訪。先經過台南市政府,再經過稅捐處,穿越小運河後,越走越偏僻,最後在防波堤旁的空地找到他的住處。 在快到他家門口時,屋內似乎有人在爭吵,裡面的人警覺到我的腳步聲,爭執的聲音馬上消失,緊接著我就看到一陣眩眼的亮光,伴隨一個碟狀的飛行體離地而去。 我趕快衝到屋子裡面去查看究竟,只見到柳退之一臉疲憊的坐倒在籐椅上。 他看到我的時候,有點錯愕。我示意他先坐著休息,不須起身,並要他喝口水。等他情緒回復過來,我打算再把剛看到的怪事問個清楚。 過沒多久他就站直了身體,在屋子裡面,焦躁地一次又一次的來回踱步。看得出來,他正竭力的想壓抑自己的情緒,好像是在做一項重大的決定一樣。 最後他腳步停了下來,用很嚴肅的表情對我說:「老師,我想留下來!」。 我以為他是想留下來讀研究所,就跟他說,系上要兩年後才會成立碩士班。 他說不是這個意思,他是想留在台灣。 我說:「你本來就住在台灣,你是中華民國公民啊!」。

安平追想曲-4 Read More »

安平追想曲-3

初試啼聲 我瞭解柳退之在中國文字上所受過的訓練,以及對閩南語的認識,遠遠超過一般人,所以在私底下聊天時幾次鼓勵他,不妨就他所知,試著向一些報章雜誌投稿看看。 只見到他一付摩拳擦掌,躍躍欲試的樣子,好像迫不及待想要快點大顯身手一樣。   隨後有一兩個月的時間,他沒有來合唱團練習。這對於律己甚嚴的柳退之來說,頗不尋常。我有預感,這也許是暴風雨前的寧靜。 果不其然,沒多久,就陸續看到他的名字出現在幾家大報的副刊上了。 他的文章,對於語言文字發展演化的討論,內容深刻精闢,常發一針見血的驚人之語。這些論點一開始出現的時候,的確吸引不少人的目光。 但由於內容太過爭議,慢慢的,報紙上也出現一些不以為然的聲音了,最後竟然在媒體上演成一場大論戰。 原因和他的筆名有關!他就是使用「河洛人」當作筆名。 反對他文章論點的人,故意用「福佬人」或「鶴佬人」來揶揄他。他不甘示弱,反唇相譏,說反對他的人書沒唸好,「福佬人」這三個字,根本就完全講不通。 他說「福佬人」三個字,不僅僅是帶有敵視和歧視的意涵,不合乎族群和諧的時代潮流,甚至這三個字在文法上根本就是錯誤的。 「佬」本身就是人的意思,「福佬人」就會變成「福人人」或者「住在福建的人的人」,語意明顯重複,不合中文文法。 更火上加油的,他又說使用「鶴佬人」來稱呼他的人,是刻意要把「河洛人」的祖先,貶抑為崇拜動物圖騰的野蠻民族。 他的說法惹毛了一堆人,立刻有不少國立大學教授,甚至中央研究院院士加入了戰局。 這些學者各個飽讀詩書,引經據典,他們說,福佬人就是住在福建的閩南人,所講的話就是福佬話,是侷限在武夷山以南的地方方言。跟代表正統中原漢族的河洛人,或者正統漢語的河洛話,一點關係也沒有。   但在另一方面,也有立場超然的學者,抱持著比較包容客觀的態度。 他們從塞外胡人入侵中原,導致漢人逐漸南移的觀點來看,以及從語言發音的各項特色來分析,閩南話應該直接和河洛話相關的。

安平追想曲-3 Read More »

Shopping Cart